新闻详情

《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出台

2022/5/28 22:51:13
计资料表明,2017年棉籽产量达到1100万吨,棉籽油产量约110万吨。从目前的市场调研结果看,全国各地的超市和农贸市场以棉籽油产品销售的小包装商品很少,均以散装植物油的方式流通,流向食用调和油生产企业,作为调和油的原料,但在市场中销售的各类食用调和油产品的标签配料中却很少标识。另外,近年来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据海关统计资料,2000年进口139万吨,2017年进口量已达507.9万吨,2018年进口量为532.7万吨。在食用油主销区域建设了大量棕榈油分提厂,生产分提棕榈油,约200多万吨棕榈油用于方便面等食品加工业,其余的近200万吨分提棕榈油进入食用调和油产品中。但在市售的食用调和油产品的标签中却很少标识。现行《食用调和油》(LS/T10292)标准是原国内贸易部1998年颁布的行业标准,该标准对调和油的定义是“根据食用油的化学组分,以大宗高级食用油为基质油,加入另一种或一种以上具有功能特性的食用油,经科学调配具有增进营养功效的食用油”,在标准中没有对产品的各原料油含量(比例)或各种脂肪酸组成标识做出明确规定。

研究制定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工作,不仅可以规范食用油市场,对加强我国食用调和油市场的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将推动我国食用调油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1.2任务来源、协作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制定项目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茶叶中硒含量的测定>等561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正式下达的工作任务,项目编号:20050509-T-449。该标准制定任务下达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武汉轻工大学、江南大学、中粮集团、中储粮油脂公司、山东鲁花集团、山东龙大公司和益海嘉里集团等单位组成标准起草组,开展本标准起草的各项工作,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薛雅琳研究员负责标准文本起草。

1.3主要工作过程

为了完成好标准制定工作,使制定的标准适应市场需要,起草组按照标准制订的程序,先后完成了多个版本的《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2005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研讨会,参会的九位油脂行业专家和18家大型植物油加工企业代表就《食用调和油》中标准的范围、分类、质量要求的内容、标签、包装、储存和,由运输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2006年起草组多次与植物油专家讨论标准的技术内容,吸纳我国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参与制定。2007年多次研讨的标准《征求意见稿》由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年会上研讨,各位会长、副会长和大型油脂企业代表充分发



Previous pag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ext page


相关文章

  • 《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出台


  • 下一条新闻:食用油

    上一条新闻:食用油新国标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