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开拓县级市场渠道,你误解了多少?

2016/4/9 16:59:15

有一句话:“县城老人会上网,渠道变革没法挡”,随着二三线城市及区县市场消费水平的快速增长,显现出大量的市场机会。开发三四级市场不能照搬一、二级市场的开发策略。

 
  以下是常见对县级市场的误解,洗洗脑吧:
 
  县级市场顾客脑海里的品牌结构简单:谁先进入谁沾香
 
  前半句是错误的,县级顾客知道的品牌与其接触的媒体和商场(包括他们去旅游目的地接触的商场)有关;后半句是对的,现在“进入脑海”比“进入眼帘”更重要,相对于一线城市,县级市场顾客对产品的要求更简单,先入为主的概念更强烈。
 
  县级市场顾客由于收入限制,理性的、自我约束性的购买居多
 
  县级市场顾客冲动消费的比例不比城市顾客少,尤其男性顾客,很有可能在商品解说到位、服务到位的情况下,购买高附加值产品,甚至购买产品组合。
 
  一看到那些建筑低矮、街面脏乱差的县城,就感觉消费力不足
 
  建筑低矮会影响消费结构,但不影响消费力,也不影响当地那些想“超凡脱俗”的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民俗多、特色美食多、休闲场所多的县城,更容易产生大量生活消费,即便再脏乱差的县城也是如此。
 
  县城里没有什么“大媒体”
 
  如果打工者在年底回家,会在当地餐厅大量聚餐,而且会选择中上的餐厅,注意“餐厅也是媒体”,核心餐厅就是大媒体。另外还有商业街的大广告牌。
 
  县级市场渠道商资金、仓储都有限,因此不要下压过多种类的商品
 
  这个观点对一半。种类不宜过多,但也不能太少,县城消费攀比心理是很严重的,因此必须区分不同层级的产品,在价位和卖点上至少要分出三层,最高一层的定价要“高得惊人”。
 
  在对待县级市场上,我们需要深挖市场,开拓市场需求,找出最适合市场的“黄金产品”。
 
  做县级市场一定要在街道做大活动
 
  以往对品牌的追求非常狂热,如果在县城商业大街放大规模的户外活动就可以吸引众多客流,但今天很多市场已经麻木了。现在顾客在吹嘘的广告词外还想看到一些更富有创意的推广,或者更实在的服务承诺。
 
  县级市场广告上要列出所有产品利益点
 
  县级户外广告或传单广告,文字都要少,要精到,不能太多、太复杂,能跟当地文化传统或热点结合就最好。
 
  县级市场的精英群体都到省城去购物
 
  如果在当地购买到精品,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会更荣耀。如果卖场里有全国知名的高收入者消费本产品的照片,并且产品主流价格低廉,会让所有人都体验价值感。
 
  总结
 
  大家不要忘记。ZARA诞生在西班牙西北部最不景气的区域,他起家的拉科鲁尼亚只是一个28万人的小城(在中国超过100万人口的县城就有200多个);优衣库最早的店是开在日本广岛县,市区人口也只有几十万;沃尔玛起家在美国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小镇,人口只有2.5万。他们都是从类似中国县城级(甚至是乡镇级)市场做起来的。
 
  还有理由去拒绝县级市场渠道的开拓吗?

相关文章

  • 开拓县级市场渠道,你误解了多少?


  • 下一条新闻:和店老板谈业务的技巧:先讲好处后卖货

    上一条新闻:淡季不发力,旺季难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