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渠道扁平化背后的厂商关系本质

2016/4/11 11:00:36
营的时候了。


  第二点,厂家出于自身的发展战略考虑,对经销商的匹配度要求越来越高,不再简单的看重经销商的规模实力与销售能力,而且开始关注经销商自身的发展方向,规划部署,后台管理现状,其自身的市场投入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厂商能否在战略层面对接,能否实现厂商之间的多部门多系统的对接,能否跟的上厂家的发展速度,是否能对接厂家的市场建设目标,是否能胜任厂家对市场业绩的新要求等等。厂家最终要的,是一群合适厂家的经销商群体,当然,这个“合适”的标准,也不是固定的,厂家会根据市场环境和自己发展规划而进行调整的,当然,在每次新的标准出来后,就会对当前的经销商进行一些全面的筛选,符合的留下来,不符合的,大砍小,或是直接干掉。不能因为某些不合格的经销商,挡住厂家发展的道路。


  第三,厂家之所敢砍掉经销商,想必也是算过账的,一是经济账,二是安全账,经济账前面已经说过了,经销商当前与厂家在合作效率,管理成本,业绩回报,市场建设等方面,已经不再符合厂家的新标准,导致合作成本相对增加,厂家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得要动手砍掉经销商。另外一种是安全帐,这经销商想必也不是豆腐做的,有些经销商也很厉害的,在当地黑白两道都有人,家里AK47十几把,惹恼了这种超级牛X的经销商,后果也是很严重的,新经销商可能会被纵火烧店,厂家下市场的业务经理可能会神秘失踪,有关部门可能对新经销商一天检查十几次等等。当然了,还有些文明些的整法,例如该经销商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或是自己的经销商公司在当地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这也会对厂家的市场运营工作带来诸多的麻烦,以及诸多的不安全因素,这些也会导致厂家的市场运营成本上升,还是要回到成本这个因素上来。


  成本帐是核心,安全是次要因素,经销商要想保持自己的厂商合作关系,不随便被厂家动刀子,最终必然是在这两个方面


  当然了,当经销商开始出现跟不上厂家发展速度,业绩增长缓慢的时候,厂家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简单的大砍小,或是直接干掉换新的,第二种是尽量帮助经销商解决问题,提升其发展速度,以便跟上厂家的发展和对接。而不是直接放弃,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也都在对经销商进行技术层面的帮扶,并且从常规的前台经营层面开始发展到后台管理层面,这也是大势所趋。不过,绝大多数的技术支持,形式上较为零散,缺乏连续性,内容本身尚未形成体系,缺乏高度,并且只是集中在自家产品的销售层面,甚至还与销售业绩紧密挂钩,这让经销商感觉到这些所谓的技术支持,还是厂家为了卖货而进行的配套工作而已,无论从重视程度还是消化吸收方面,其有效性必然是非常有限的。


  厂家自己也得要算算帐,帮助现有经销商做提升,还是直接更换成新的经销商,谁才是未来厂商合作发展的指导思想。



Previous page  [1] [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下一条新闻:深色菜籽油更有营养?颜色深浅与营养无关

上一条新闻:未来五年油脂行业发展与转机